“一鳴驚人”典故的由來
時間:2013-05-30 16:34來源:未知 作者:方麗 點擊:次
相傳“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登上王位三年之內(nèi),終日郊游圍獵,沈湎于聲色。于是直臣伍舉請楚莊王猜謎:有鳥停在山上,三年之內(nèi)不飛也不叫,請問大王,這是甚么鳥呢?楚莊王心知肚明,從此罷淫樂、理朝政。這便是“一鳴驚人”典故的由來,而典故中所說歇在山中的鳥,所指則是幼蟬。幼蟬一般需要在地下蟄伏兩三年,才能在某一天破土而出,爬上樹干,一鳴驚人。作者雕刻剛剛背裂成翅、爬上樹干的幼蟬,便是暗喻莘莘學子寒窗苦讀,終有五子登科、金榜高中、一鳴驚人之時,同時也可喻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韜光養(yǎng)晦之人。而一紅一白一黑一青花四只幼蟬,雕刻細致,蟄伏之態(tài)安靜亦生動,觀之可喜。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