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是一種象征吉祥的傳統(tǒng)器物。在中國古代,帝王、豪族、文士、僧人等都有執(zhí)握如意之好,以此求得稱心如意與平安祥和。
目前,有很多收藏家仍對如意情有獨鐘,將其視為重要文物來精心集存。人們收藏如意,往往同時具有保值增值的目的和祈福納祥的需求。
然而,真正引領(lǐng)如意價格提升的還是文物藝術(shù)品拍賣會。在中國嘉德2004春季拍賣會上,一柄估價為20萬元至30萬元的清乾隆白玉雕年年有余紋如意,經(jīng)過買家數(shù)十次競價,最終以143萬元成交,成為2004年春季拍賣市場的亮點之一。
近年來,在國內(nèi)各地文物交易市場,如北京潘家園、天津沈陽道等,各類如意無論是古物還是新器,價格都明顯上漲,且成交活躍。如北京古玩城一柄工藝精湛的新制紫檀如意,價格高達68000元。此外,在很多城市的珠寶玉器專賣店里,各種玉翠如意新品也頗得消費者的青睞。無論是祝賀朋友的公司開業(yè),還是為親朋好友祝壽,人們花幾百元或一兩千元買一柄玉翠如意送奉,希冀萬事如意,這在大城市的人際交往中已很常見。
愛屋及烏,收藏家們不僅喜歡如意,而且重視搜集一切具有如意紋飾的藝術(shù)衍生品,如帶如意耳的清代瓷瓶、雕刻如意形狀的古典家具和玉器等。知名的清乾隆冬青釉暗刻夔龍如意耳尊、清乾隆粉彩山水如意耳綬帶琵琶尊、清乾隆粉彩花蝶紋如意耳葫蘆尊、清乾隆霽藍釉描金寶相花如意耳瓶等,都是近年各大拍賣會的熱門拍品。
近年來,一些單位還利用人們對如意的追慕和熱愛心理,設(shè)計制作了如意題材的郵票、紀念幣等,受到收藏愛好者的歡迎。例如,2002年是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建館90周年,該館向讀者贈送了由中國集郵總公司監(jiān)制的以宮廷玉如意為主圖的個性化郵票。再如,為進一步宣傳肇慶這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2003年肇慶市郵政局發(fā)售了兩枚個性化郵票,主票票面為玉如意和百合花。另外,中國人民銀行于2003年春節(jié)前夕發(fā)行了一套《春節(jié)》金銀紀念幣,該紀念幣背面圖案中就有玉如意,寓意吉祥如意。
由此可見,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重要吉祥物,如意在當代生活中也發(fā)揮了特殊的作用。--如意衍生品祈福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