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緬甸,天然翡翠料坯由以下兩種形態(tài)出售
一、礫石式的翡翠:這種珍貴的巖石經過自然界的風化,可能滾下山坡,被雨水帶入小河和山溝,它在被搬動和受沖積的過程中,尖銳的棱角被磨圓,疏松處也剝落下來,最后形成橢圓的形狀,表面則生成一層包裹著的外皮,看起來宛如礫石。
二、新鮮的翡翠山料:所謂山料,是指從原礦床直接采掘出來的翡翠巖石,它沒有外皮,形狀多角,由于未經過時間的分選,質地疏松,裂紋亦多。
這兩種料坯以前者較受行家的喜好,不過,由于礫石式的翡翠包有一層外皮,令其內部的質量需加以推測,如顏色、透明度、所含雜質等。所以在采購時需冒極大的風險,有如賭博一樣。
在緬甸,礫石式的翡翠以3種形態(tài)來出售:①將其切半或把外皮除去,即是“明貨”;②不切去外皮,看不到內部即是“賭貨”;③開了一個或數個“切口”,亦是一種“賭貨”。
新鮮的翡翠山料,由于受到開采時振動的影響,致使其疏松而多裂紋,行內人稱之為“明貨”。
切去外皮或開“切口”都可以作假,其方法有染料染色、制作假切口、制作假外皮和制作多層石,在條件允許下亦可以激光染色。欺詐的伎倆多是在“切口”上作功夫,當發(fā)現所開的“切口”內的翡翠質量差時,可在其上涂翠綠色,再于其上補貼一塊透明度高的無色翡翠薄片,拋光后在黏合處再補貼假外皮,以達到渾水摸魚的目的。
筆者曾聽聞有泰國珠寶商對于大塊的高品質翡翠礫石作如下的處理:開切口后,用特殊方法將內部翠綠而透明的翡翠以塊狀形式挖出來加以收藏,只留下薄層外皮;其后在挖空的內部填上翠綠色的樹脂漿,固化后再補堵切口和加貼假皮;最后開出新切口作詐騙之用,進行了二次欺詐。
多層石亦是欺詐法之一,是將一塊已經知道是無色或淡色的翡翠礫石一切為二,然后在其中間粘一片翠綠色的玻璃待黏合后再補貼外皮,并將新切口展示給顧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