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祥:藝術品市場很可能往回走
時間:2012-02-29 10:43來源:網(wǎng)絡 作者:老山玉器 點擊:
次
作為吳冠中作品最大的企業(yè)藏家,大連萬達玥寶齋已確定參加9月10日開幕的第十二屆上海藝博會,600平方米的展廳只展出吳冠中和石齊的6幅畫,向來高調且無懼爭...
作為吳冠中作品最大的企業(yè)藏家,大連萬達玥寶齋已確定參加9月10日開幕的第十二屆上海藝博會,600平方米的展廳只展出吳冠中和石齊的6幅畫,向來高調且無懼爭議的玥寶齋負責人郭慶祥日前露面上海灘,針對目前市場亂相和藏家不良心態(tài)發(fā)出危言:“藝術品市場很可能往回走?!?BR> “游戲規(guī)則”擾亂了市場 藝術品市場雖然越來越熱,但躋身市場十幾年的郭慶祥卻直指當下一些亂相。 他舉例指出,一些大拍賣公司的“游戲規(guī)則”擾亂了市場,大拍賣公司每年推出很多新的“熱點”,讓你跟著“熱點”走,“他在搞經(jīng)濟,你在搞收藏,不能跟著他走”。近年來,海外回流文物的拍賣制造出很高的社會關注度,但海外回流的中國宮廷藝術是否代表了中國藝術的最高價值呢?其實真正好的藝術在中國民間,“我們不能跟著蘇富比、佳士得所代表的西方收藏口味跑,那些官窯、造辦處出來的東西,好像神圣得不得了,其實只是當時的工匠所為。” 郭慶祥一向認為,《清明上河圖》雖貴為美術經(jīng)典,但它只是歷史價值高,藝術上卻沒多大學術價值。清代地位很高的主流畫家群“四王”作品,因襲傳統(tǒng),擺在展廳里,一看,像是“一王”作品。就連玥寶齋最崇尚的吳冠中先生,他那幅作品《1974年·長江》,也被郭慶祥認為是歷史價值遠高過學術價值,被排斥在他的收藏范圍之外。 很多藏家像在賭博 對于真?zhèn)螁栴},郭慶祥一直認為,藏家必須從學術上進行深入研究,才不會吃虧,發(fā)生“用金條換鐵皮”的慘劇。 對于鑒定家,郭慶祥也持保留態(tài)度。他說,有幅標價幾百萬的古畫,北方鑒定家說是真的,到了南方鑒定家那兒又成了假的,你聽誰的好?藏家還是要自己研究,鑒定家不掏錢,他們不會真正為藏家負責。 郭慶祥認為,假畫泛濫,造假者可惡,但買假者也有問題。有些藏家以為有錢就行,找個鑒定家就高枕無憂,其實對假畫的泛濫也負有一半責任。還有的人因此不敢涉足古畫,就收當代的中青年畫家,聽別人介紹誰的作品好就掏錢買,希望有一天會增值,這也是一種賭博心態(tài)。 郭慶祥表示,如果大家都用最簡單的頭腦買東西,一定會買到偽作,如果大家在一些機構的炒作下,以投機心態(tài)買進越畫越丑惡的所謂當代藝術,這些現(xiàn)象不改變,藝術品市場將來很可能往回走。 名家一輩子沒有名作 善于對畫家進行學術性研究的郭慶祥還提出了“名家沒有名作”的危險現(xiàn)象。他說,有些名家成名了七八十年卻沒有什么名作,其中包括黃賓虹、張大千等大名頭。張大千仿了一輩子敦煌繪畫,還仿了別的,但他的藝術生涯只完成了一半。齊白石一直以賣畫為生,別人要什么他畫什么,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很少,直到95歲以后,擺脫了金錢左右,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才達到了高峰。 當今有些著名畫家,他們的作品100張、1000張和1張一樣,幾個元素不斷地排列組合,自己重復自己,像在印刷作品,也是在畫鈔票。對于這樣的畫家,郭慶祥勸他們還是動動腦筋,花點心血,給人類、給歷史留點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造吧。 600平方米展6幅畫,擺譜? 由于研究的深湛,加上資金雄厚,萬達玥寶齋系統(tǒng)地介入?yún)枪谥泻褪R作品收藏后,其市場價位一直上升,當年郭慶祥花1萬5千美元買的吳冠中作品,如今能拍到300萬。對此,有人稱玥寶齋是在包裝畫家,導致價位上升。對此,郭慶祥表示否認。 “我沒包裝畫家,我們是在對畫家進行了深入研究,避免了無數(shù)認識上的盲區(qū)后才下手,對于吳冠中,我們不迷信別人,我現(xiàn)在敢稱自己就是吳冠中的鑒定家。正是因為我們的收藏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藏家認同后,吳冠中、石齊的作品價位才會長期上升?!?BR> 談到此次來滬參加藝博會,600平方米只擺6幅畫是否有擺譜嫌疑時,郭慶祥表示,我們不擺譜,只是希望把最有價值的中國當代藝術展出來給大家看。這些藝術家我們從畫品到人品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比如吳冠中先生,他說他一輩子沒有給領導送過作品,卻給送白菜、送煤氣罐的普通勞動者送過畫。我們就是要傳播真正的收藏理念給大家。
--郭慶祥:藝術品市場很可能往回走
(責任編輯:老山玉器)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