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內人士指出,近幾年的高檔翡翠價格最高漲幅甚至達到100%,一些極品翡翠更是漲了5-10倍。
古語有云“黃金有價玉無價”。上等美玉自古以來就價值連城,在“完璧歸趙”故事中,秦王提出以15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 美玉的光澤同樣映照著現(xiàn)代,2005年上海,一件如意翡翠擺件,以3300萬元的天價落槌;2010年香港,白玉璽以超過1.2億港元成交,創(chuàng)下白玉的世界拍賣紀錄。 這些令人驚嘆的天文數(shù)字,無一不展現(xiàn)了天然玉石的瘋狂。而近10年來,玉石的價格一路飆升,受到投資者的追捧。有業(yè)內人士指出,近幾年的高檔翡翠價格最高漲幅甚至達到100%,一些極品翡翠更是漲了5-10倍。 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卻傳來玉石價格暴跌的消息。記者抱著極大的好奇,走訪了北京各大珠寶玉器店。
瘋狂的石頭不再瘋狂
翡翠這塊石頭,在瘋了10年之后,終于不再瘋狂。自去年下半年起,各大商場的翡翠價格出現(xiàn)松動。 業(yè)內人士指出,一直象征著中國翡翠市場晴雨表的緬甸公盤出現(xiàn)了競標價格的回落。“成交價大概減少了30%。”參加了今年3月份緬甸公盤的一位參與者表示,今年是最冷清的一次,賭石大軍從前年的8000人銳減到2000人。 而從去年翡翠拍賣情況來看,翡翠玉石的流拍也在逐漸增多。2011年5月的嘉德春拍中,翡翠拍賣買方席位出現(xiàn)了一半以上空位,很少有買家舉牌應價,整場拍賣會62件翡翠中就有47件流拍,70%以上的翡翠都沒有成交。 同樣,今年的佳士得春拍,玉石的行情也是極其不樂觀,含翡翠在內的玉石拍品流拍率在20%左右,成交率更是下滑了10%。其中高端翡翠價格依然堅挺,但從翡翠玉石的流拍情況來看,似乎也只是有價無市。 記者從市場了解到,進入三季度以來,翡翠市場的交易規(guī)模的確有所下滑,中低檔產品降價了兩三成,高檔翡翠的價格雖然堅挺,但也只是死扛,并沒有買家出手。 綜上可見,傳出玉石價格暴跌也不難理解了。但接受《投資與理財》采訪的北京華夏典當行典當師田原則稱:“玉石其實沒有暴跌。高檔的翡翠價格沒有跌多少,雖然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玉石的價格有所下降,但是現(xiàn)在又有所回落。 種頭好、顏色好的貨,不僅沒降價,還漲價了。” 北京新街口某玉器店老板也表示,中低檔的產品價格有所下降,但售價在5萬元以上的高檔翡翠并沒有降價。 在喜歡的基礎上收藏 既然高檔翡翠并沒有降價,那它值不值得收藏呢?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玉”,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時,玉市一路狂飆,那在經(jīng)濟下行時,玉石是漲還是跌呢? 談及玉石以后的行情走勢,多位受訪者表示不好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喜歡,不管漲跌,買的都值。 “現(xiàn)在經(jīng)濟不是特別好,到底是漲還是跌,我們也不確定。長期來看,保值還是沒有問題的。”田原表示,翡翠說到底,還是只有中國人喜歡,也只有中國人認,外國人不認。它和國內的經(jīng)濟形勢掛鉤比較密切。 “相比較黃金,玉石的消費群體以華人為主,一定程度上,不易受國際市場影響,在收藏投資上更具潛力。”另一位受訪者表示。 既然是收藏,就要在辨別材質、了解工藝、掌握歷史上多下功夫。田原說:“一般高檔的翡翠價格波動不大,適合投資收藏。但由于變現(xiàn)難,消費者最好在喜歡的基礎上,再作收藏。” 翡翠的鑒別看品質 市場上的翡翠總是琳瑯滿目,看得消費者眼都花了,也不知真假。因此,學會鑒別它們,就顯得至關重要。 北京華夏典當行典當師田原告訴記者,一般把天然的A貨翡翠稱為“真”,而把經(jīng)過處理加色的B、C翡翠,以及冒充翡翠的水沫子、馬來玉、玻璃等稱為“假”。 “市面上常見的翡翠有A貨、B貨以及B+C貨等。”說到這兒,田原老師專門拿出這三個類別的翡翠,教記者如何辨認。 他說,A貨即天然翡翠,玉料和成品之間只有形狀的改變,沒有其他方面的改變。B貨即酸洗過了的翡翠,看起來比較“臟”的翡翠,是用強酸浸泡、腐蝕,去掉臟,來增加透明度。C貨即染了色的翡翠,一般劣質翡翠表面都會染成綠色。而B+C貨,就是又酸洗、又染了色的翡翠。 而通常所說的玉養(yǎng)人,指的是A貨翡翠。一般A貨翡翠越戴越潤澤,其中的微量元素對人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至于高中低檔的翡翠,均是在A貨基礎上,以品質好壞來劃分的。品質主要看種、水、色等。 田原還給消費者提了兩點建議:一是翡翠真假的辨別。市面上看似很完美的翡翠,不是假貨,就是真貨,往往真假只在一線之間。但由于價值昂貴的真翡翠,一般不會輕易示人,所以市面上標價上千萬的翡翠基本上是假貨。二是購買翡翠,不要過多的追求體積,盡量精致些。因為翡翠的大小對價格的影響并不大,100克和90克的翡翠相比,價格基本上沒有差距。 鏈接:不得不知的緬甸公盤 公盤,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拍賣”的雛形。指賣方把準備交易的物品在市場上進行公示,讓業(yè)內人士或市場根據(jù)物品的質料,評議出市場上公認的最低交易價格,再由買家在該價格的基礎上競買。 緬甸翡翠公盤猶如翡翠商們的“擂臺賽”,是財力、眼力和膽識的大比拼。在正式公盤之前,所有翡翠毛料都編好號,注明件數(shù)、重量和底價。待毛料公開展示3天后,翡翠商從中挑選出自己需要的毛料,然后評估其價格,確定投標價。 對于同一份料,由于多人競爭,而且相互之間不知道對方的投標價格(為暗標方式),因此非常微妙。價高了要虧損,價低了又怕別人買去,在公盤時經(jīng)常發(fā)生標價低幾元或幾十元錢,而失去可以賺幾百萬元翡翠毛料的事。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