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每當孩子剛出生時,長輩把最好的祝愿寄托在長命鎖中送給孩子。長命鎖可以說是中國最傳統(tǒng)的吉祥物了,不僅在古代十分流行,到了現(xiàn)代,依然很流行。例如中式的護身符之和田玉長命鎖!
和田玉長命鎖包含了對孩子最美好的祝愿,祈求上蒼可以讓孩子平安長大,長命百歲,也是每一個新生兒必佩的小飾品。 長命鎖的前身是“長命縷”。唐代張說《端午三殿侍宴應制探得魚字》詩記載:“愿赍長命縷,來續(xù)大恩余”,這里的長命縷就是長命鎖。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時候生活十分艱苦、條件也比較惡劣,一個風寒可能就會輕易奪走古人的生命。 所以古人想在社會上生存下去,不僅僅是和人斗,和天災斗,還要和各種疾病去斗爭,而“長命鎖”就是他們在這種情況下產(chǎn)生的心靈寄托。 他們認為在小孩胸前掛長命鎖,就能鎖住小孩的命,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小孩。只要小孩戴上了長命鎖,就能無災無禍,平安長大。 現(xiàn)如今,雖有人覺得長命鎖有封建迷信的成分在,但“長命鎖"還是作為一種文化寄托,保存了下來。 我們常見的長命鎖都是銀質的,但是殊不知和田玉長命鎖也是十分流行的。 與普通金銀制的平安鎖不同,和田玉的光澤瑩潤動人,質地十分細膩,摸起來手感極好,加上它的硬度韌性強,飽滿玲瓏的身形顯得十分乖巧精致。 不僅不會容易磕壞,還十分好看。最主要的是和田玉不像金銀只作為金錢的象征,和田玉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象征。 長命鎖旨在表達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而由大自然最好的作品和田玉石展現(xiàn)出來,便讓平安鎖的寓意更加深厚,因而它也成為了人們購買平安鎖的首選。 清朝初年天花才子寫的一部著名世情小說《快心編》曾提及和田玉長命鎖:有一石性人家,年近四十才得一子,夫婦倆“恐他難得長養(yǎng)”,特將一塊玉鎖掛于兒子頸間,以后這塊玉鎖就一直佩在他身邊,一直伴隨到他長大成人。 書中也形容這塊玉鎖,被“琢得精巧絕倫,縷著雙魚戲水,暖潤滑澤。”可見代表君子風骨的和田玉在長命鎖上也是當仁不讓,依舊被很多人喜愛。 小小的長命鎖是藝術和祝福的滋生蔓延,既表達傳統(tǒng)手工藝的脈脈溫情,也體現(xiàn)了古人樂觀心態(tài)的延續(xù),和田玉長命鎖展現(xiàn)了器以載道的寧靜與豐足。 發(fā)展到了現(xiàn)代,和田玉長命鎖不單單是對孩子的祈愿,也是對所有人共同的祈愿。 長命鎖,鎖多少往事,鎖住平安與喜樂,也寄托了長輩最虔誠的祈愿與祝福! (責任編輯: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