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發(fā)展
時間:2012-02-29 10:43來源:網(wǎng)絡 作者:老山玉器 點擊:
次
中國玉器大約有著上萬年的歷史,源遠流長,持續(xù)不斷地發(fā)展,締造了精美絕倫、獨樹一幟的藝術王國。隨著玉器由用于生產(chǎn)、裝飾到登上祭壇溝通神靈、標榜尊貴而滲透...
中國玉器大約有著上萬年的歷史,源遠流長,持續(xù)不斷地發(fā)展,締造了精美絕倫、獨樹一幟的藝術王國。隨著玉器由用于生產(chǎn)、裝飾到登上祭壇溝通神靈、標榜尊貴而滲透到氏族群體原始集團的社會生活之后,其神秘而崇高的內(nèi)涵逐漸完善,并漸趨形成廣泛、系統(tǒng)的獨立規(guī)范與形式,成為維系社會群體生存與發(fā)展的不可缺少的紐帶。中國玉文化由北向南出現(xiàn)了第一個繁榮局面,這就是紅山文化(距今約5500年)——良渚文化(距今5300~4200相互輝映的兩大玉文化,以牛河梁積石冢和反山、瑤山祭壇墓出土的玉器為其代表。此后,龍山文化(山東、陜西,距今4550~4000年)、齊家文化由東向西又掀起一次小高潮。在玉門、陽關兩關之內(nèi)新石器時代至金玉并用時代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和田玉玉器之后,和田玉成為帝王玉的主要選材,中國玉文化遂進入以和田玉為主體的時代,這個時代至少有三千余年之久。可知和田玉由地方玉發(fā)展為帝王玉經(jīng)歷了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下面擬從中國玉文化的宏觀角度來談談有關新疆和田玉在我國玉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和田玉是中國玉的精英 中國玉是先民從多種石頭中篩選出來的“美石”,具有溫潤瑩澤、縝密堅韌的美感和實用功能。這個篩選過程是極其漫長的,可以說貫穿于石器時代的始終。如距今70~20萬年的“北京人”在花崗巖山坡上找到水晶以打制工具;舊石器時代晚期,東北、西南及臺灣等地的原始部落曾使用瑪瑙、玉石、玉髓、水晶及透閃石的舊石器;最終形成了東北的珣玗琪、東南的瑤琨及西北的球琳等玉料的三大板塊,各自獨立發(fā)展成體系完備相互影響的原始玉文化。即使進入文明時代,這個篩選過程仍未完結(jié),不過篩選的對象與形式有了很大變化,如由眾多對象的篩選變成了上述三大品種的篩選,最終鑄成和田玉以質(zhì)地優(yōu)秀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古人篩選玉石的過程是在其使用過程中逐步完善起來的,如果從工藝角度來說,距今約70萬~20萬年的北京猿人采集水晶打制石器用于生產(chǎn),而距今 12000年的山頂洞人以白色石灰?guī)r磨制、鉆孔做成珠子串佩于少女頭上或胸前,其目的已完全脫離生產(chǎn)而在于美化生活,是純粹的裝飾品。之后,距今8000年的興隆洼文化的玉玦、查海文化的玉玦、匕、珠等玉器出現(xiàn)了,這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玉器,因其工藝既有先進性,又有原始性,所以此玉玦之前尚有一個更為古老的原始工藝階段,往前上溯一二千年不算過分,所以我們?nèi)∫徽麛?shù),提出萬年玉器史的說法。這萬年玉器史隨著先民們不斷篩選玉石過程中的優(yōu)勝劣汰,和田玉終于被公認為“寶玉”、“英”(玉之精華)、“天球”、“真玉”,成為帝王玉的專寵。 這種玉石分化過程從文獻記載八中亦可找到蛛絲馬跡。據(jù)查,歷史上被篩選過的玉料大致不下一百余種,如《山海經(jīng)》記有玉、白玉的產(chǎn)地及玉山共155 處;《康熙字典》中僅玉名就有 135種,另有美玉(名) 2、玉18、美玉18,總計 188種,已超過《山海經(jīng)》所記的玉產(chǎn)地數(shù)目。在篩選過程中,絕大部分已被淘汰,留到20世紀50年代已經(jīng)很少,只有和田玉、岫巖玉、南陽玉、翡翠等幾種玉材,而后 3種玉均因和田玉資源不足,才乘虛而入,得到開發(fā)。 翡翠的情況比較特殊,從17世紀中期自云南進入京師,當時并不為土庶所認識,也不值錢,到了乾隆晚期才慢慢升值。這不是偶然的,也是經(jīng)過了市場的篩選,比如水頭、種、艷錄是和田玉所不具備的,于是為一部分富人尤其是太太、小姐們所偏愛,終于抬高了身價,此中慈禧可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現(xiàn)代翡翠的艷綠戒面、佩比寶石還要珍貴。 我們的先民先后稱和田玉為“寶玉”、“真玉”,我們今天贊其為中國玉的精英,是否基于歷史癖或者保守和偏愛呢?我們已掌握了充分的史實和文獻根據(jù),如濱田耕作的《支那古玉概說》、章鴻釗的《石雕》都介紹了1862年法國德穆爾分析和田玉的報告及其礦物學特征。解放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地礦廳高級工程師唐延齡、和田地質(zhì)十大隊陳葆章、蔣壬華同志共同撰寫的《中國和田玉》專著,用地質(zhì)學、礦物學充實了前人論證,提供了“和田玉為中國玉的精英也是惟一的真玉”的科學根據(jù)。如關于和田玉的結(jié)構(gòu),該書指出: 主要是礦物粒度非常細小,一般在0.01毫米以下,粗粒透閃石極少;礦物形態(tài)主要為隱晶及微晶纖維柱狀;礦物的組合排列以毛氈狀結(jié)構(gòu),這是和田玉最普遍的一種結(jié)構(gòu),透閃石顆粒非常細微,粒度大小均勻,在偏光顯微鏡下無法分清其輪廓,猶如毛交織成的氈毯一般非常均勻地無定方向地密集分布。 上述地質(zhì)礦物學的分析對我們了解和田玉溫潤瑩澤、堅韌細致的獨特質(zhì)地美及其基因是大有裨益的。 和田玉是中國帝王玉的真玉 我國帝王玉是歷史進入階級社會的產(chǎn)物,但其淵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的晚期,大致在距今6000~5000年的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這時的玉器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還沒有帝王的“帝王玉”,其規(guī)模與質(zhì)量均不亞于后世的帝王玉,但其不足之處則是還沒有和田玉。和田玉成為帝王玉之材料似始于齊家文化至夏商,而大量出現(xiàn)則始見于商代婦好藏玉。此墓玉器中有一些地方玉玉器,但和田玉已成為主流。 我國歷史上在用玉制度--和田玉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老山玉器)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