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四大名玉,即新疆白玉、遼寧岫玉、河南獨山玉和湖北綠石。尤其是硬玉中的翡翠有"玉中之王"的美譽。翡翠極為珍貴,從前多為帝王或豪富所占有。俗語說"黃金有價玉無價",或謂玉石"價值連城"。據(jù)說秦昭王曾以15座城去換一塊珍貴的和氏壁。玉石如此珍貴原因何在呢? 其一,稀少。物以稀為貴。玉石的形成要在地殼下經(jīng)過漫長的年代,尤其是翡翠、白玉、瑪瑙、青金等更加難得。中國古代采玉人騎著耗牛,翻山越嶺到山上找玉,靠著牲口的四蹄,把露頭或半露頭的玉石踏采出來。有的玉石順山水、冰川沖到下游,途中便被人撈走了。據(jù)記載,古時在新疆和田采玉,曾以女人棵體入水撈取。相傳古人認(rèn)為玉為陽精,須用陰氣相召,玉石才不致流失,否則難以得到美玉。后來,玉石越來越少,才開始鑿山開礦,攻山采玉。采到一塊好玉是極不容易的。 其二,堅硬。玉石大致可分為硬玉和軟玉兩類。硬玉質(zhì)地細(xì)密堅韌,硬度相當(dāng)大。如果把金剛石硬度定為10度,那么最硬的玉石如翡翠則能達(dá)到8度、9度。一般來說,硬度在6度以上的稱為硬玉。只有金剛砂和金剛鉆粉工具才能磨制硬玉,多硬的鋼刀之類都是無濟(jì)于事的,硬玉被琢磨成為玉器,呈半透明,柔潤光潔,晶瑩美麗,內(nèi)眼便分辨不出礦物的顆粒了。硬度在6度以下的玉石為軟玉。軟玉質(zhì)地較軟,韌性較好,一般都能用刀刻劃,價值就較為低廉了。 其三,色彩美麗。相傳,在鳳凰棲息過的地方,都有美玉。玉石具有豐富的天然色彩,有白如羊脂、紅如雞血、綠如碧海……常見的有白鉆石、綠寶石、藍(lán)寶石和變石等,可加工成戒指或耳環(huán)等玉器,不退色、不變質(zhì)、堅固耐用,是高級裝飾品。有的玉石上占有好幾種顏色,稱為"巧色",即使有些玉石質(zhì)地不純,但一經(jīng)匠心巧琢,變瑕疵為美點,把瑕疵琢成花上小蟲或樹上松鼠,惟妙惟肖,引人入勝。
中國民間說"玉不琢,不成器"。古人最早用石、骨等工具,借用砂粒、水作介質(zhì)來琢磨玉石,很費功夫。后來才用鐵、銅作圓盤,借用金剛砂或金剛鉆粉的介質(zhì),便加快了玉器的雕琢。目前中國各地均有玉雕廠。玉雕由過去的人工操作逐漸走向半機(jī)械和電氣化,生產(chǎn)率提高了,但天然玉料卻越來越少,所以玉器價格仍然是昂貴的。 |